rss
    0

    浩然之气故事,浩然之气故事简介

    2024.05.08 | tamoadmin | 5次围观
    1. 项王之死场景概括?
    2. 如何培养“浩然之气”呢?

    项王之死场景概括?

    《乌江自刎》描述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的故事。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浩然之气故事,浩然之气故事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种说法出自太史公司马迁之手,距项羽之死年代较为接近,描写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传最为广泛。

    如何培养“浩然之气”呢?

    三个个方面下手:

    一个是精神修养方面,人要有正气,大气,不可贪婪拘泥于小节,要有眼光不被眼前的迷雾所牵绊,也不钻牛角尖为了表现自己而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可以通过读书,读历史来初步达成。

    一个是身体锻炼,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意志力和体力来让你坚定你的选择,身体撑不住,精神上再有追求也是无法真正达成的,除非是以身殉道。

    第三个就是做事情,通过做事来历练自己,调整自己深入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纸上谈兵,通过做具体的事情才能真正慢慢的把自己的这个气质养出来。

    通过做事才可以真正结交一些知己,相互提携相互促进。

    总之不做事,光读书多半没戏。

    一身正气凌然,方能浩气长存!多看看历史,中国历史上人物辈出,周瑜年少领兵雄姿英发;苏武牧羊不丢气节;郭靖夫妇镇守襄阳,从未因敌军强大而投降;杨家门将代代忠烈,为国捐躯毫无怨言;于谦言有“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建设新中国的大无畏牺牲精神......这些都是中国宝贵的精神。学习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想像自己身处历史的长河中,驰骋沙场,勇敢无畏,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样你身上的浩然之气就会慢慢养成

    孟子的“养气”说,是战国时期儒家关于培养理想人格的理论,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孟子在回答其***公孙丑的提问时,具体的阐述了他的“养气”说,他把“气”看成是一种道德境界,是有多个层次的,以培养勇气为例:

    第一层是气血之勇,单凭气力过人,就可桀骜不驯。古代大力士孟贲能生拔牛角。但是这种气血之勇不受道德的支配,所以孟子把它作为最低层次的勇气。

    第二层是坚毅不屈的志气之勇。如北宫黝,哪怕是国君侮辱他,他也敢回击,哪怕是被人戳双眼,也不眨一下,这种不屈服于权贵的勇气,比气血之勇要更进一步。

    第三层勇气建立在必胜信念的基础上。面对不定的外部环境与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的意外与灾祸,不论哪种情况都能做到无所畏惧,这是高于前两者的勇气。

    第四层勇气在理义的指导下产生。比如曾子主张反躬自问,只要正义在自己这一方,虽千军万马亦无所畏惧。孟子很赞赏这种勇气,称之为大勇。

    第五层勇气,就是孟子自己提出的“浩然之气”。这是一种“至大至刚”的高尚道德境界,这种境界要靠不断的“养”才能达到。一方面要具有第四层的那种理义之大勇,另外更需要在掌握大义的基础上,经年累月的不断修养方可达到。

    关于如何修养这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孟子这样讲:

    第一,寡欲。孟子认为在黎明之前人德心思最为洁净,他称之为“平旦之气”,又叫“夜气”。到了白天,人们受到各种事物的干扰,会破坏这种“夜气”,所以孟子主张通过寡欲来积累夜气,促进人的修养。

    第二,集义。孟子认为“浩然之气”不是靠侥幸从外界获得的,而是靠聚集正义的道德行为汇集而成的,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想要修养这种力量,既不能掉以轻心,放松修养,又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要循序渐进的修养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尚志。孟子认为养气的过程,也是意志锻炼的过程。他认为“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志能促进气的养成,坚守自己的“志”,才能不断修养出一种在各种环境中都能无往不胜的坚韧精神,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树立起一个独立的人格。

    版权声明

    本网站数据均来自网络,若有文章、图片版权异议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管理员3345583974@qq.com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