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0

    将军打完胜仗班师回朝的场景,将军打完胜仗班师回朝的场景描写

    2024.04.08 | tamoadmin | 6次围观
    1. 真实的薛仁贵征西是怎么样的?最远打到哪里?

    真实的薛仁贵征西是怎么样的?最远打到哪里?

    薛仁贵其人,30岁进入沙场

    薛仁贵,又名薛礼,生于公元614年,薛仁贵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年幼丧父,从小家里贫穷,但是薛仁贵并不感到自卑,他积极刻苦的习文练武,努力钻研军事作战技能,武艺高强,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由于生在乱世,加之地位卑微,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只能以务农来维持生计,到30岁的时候依然穷困潦倒不得志,他的妻子看不下去了便开导他,让他参军报国,于是薛仁贵就这样开始了驰骋沙场四十年的传奇经历。

    将军打完胜仗班师回朝的场景,将军打完胜仗班师回朝的场景描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薛仁贵是隋朝末年的时候,一个名门贵族的后人,可是家道中落之后,薛仁贵开始从事军事活动,之后得到了唐太宗的喜爱!薛仁贵作为一员猛将,他的军事才能确实非常的厉害,所以唐太宗对于他十分的信任。唐朝刚建立的时候,西方的各个游牧民族以及分裂势力并没有完全的臣服大唐。为了保障唐朝首都的安全,薛仁贵开始向西面讨伐,当时薛仁贵出征的时候,唐太宗专门送行,薛仁贵后来不负众望赢得胜利。

    薛仁贵历史上的功绩绝对不次于任何一个名将,当时薛仁贵征西的时候,最远打到了乌海城,不过需要告诉大家的一点是乌海城唐朝的时候是在青海省的中部以北,基本上等于薛仁贵占领整个青海省!现在的乌海城在内蒙古,跟薛仁贵的乌海城完全不是一个地区,这点大家要分清楚,千万不要混淆在一起!

    薛仁贵历史上有哪些功绩?我们举个例

    关于薛仁贵,流传着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脱帽退万敌等等,他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百战百胜。

    他不仅人长的帅,武功高,而且爱情生活也十分美满,讨了两个如花美眷做老婆,一个是温柔贤惠的原配王宝钏,一个是美若天仙的昭阳公主,羡煞旁人。


    然而,这都是小说中的演义,真实的薛仁贵不仅不完美,而且“残暴无度”,还打了个大败仗。

    公元661年,铁勒部落集结了十几万人,企图与唐朝“一决雌雄”,结果薛仁贵刷刷刷连续射出三箭,箭无虚发,射死了三个人,铁勒人直接吓呆了,以为天神下凡,纷纷弃械投降。

    薛仁贵是如何对待十万降敌的呢?

    杀!就地坑杀!很多人知道白起坑杀了40万赵军,但却极少有人知道薛仁贵坑杀十万铁勒人,历史故意被人遮掩了!

    薛仁贵征西之时,打了个打败仗,让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当时,唐朝最大的敌人是西面的吐蕃国,吐蕃趁唐朝东征高句丽,无暇西进之机,不断扩张地盘,吞并了吐谷浑王国,并攻占了西域十八州,大有与唐朝分庭抗礼的架势。

    李世民终于坐不住了,派出十万大军,以薛仁贵为主帅,郭待封为大将,浩浩荡荡杀奔西域,准备灭了吐蕃国,一绝永患。

    然而,自信满满的薛仁贵在大非川之战中,遭遇了重大挫折,由于将帅失和,郭待封违抗军令,犯了重大失误,导致粮草辎重被吐蕃劫走,没了军粮的唐军军心大乱,战斗力急剧下降,吐蕃四十万大军进攻唐军,唐军损失惨重。


    最后,薛仁贵被迫求和,吐蕃大军这才让出一道口子,薛仁贵带着残兵盛勇,灰溜溜地逃回了长安。

    大唐自建国以来未有之惨败,李世民觉得脸面丢尽,一气之下,将薛仁贵一撸到底,变成了平头百姓。

    薛仁贵打高句丽很行,但打吐蕃国很不行!

    当年,薛仁贵征西打到了哪儿呢?

    乌海城!

    很遗憾,历史上真实的薛仁贵,在东边还打了不少胜仗,但是说到“征西”,只能对应大非川战役,这是一场惨败,不仅没有打下哪里,还丢掉了领土,给唐朝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薛仁贵确实颇有威名,早年曾经立下赫赫战功,但是,这些战役他基本都是一般将领或副将,并不是主帅。更重要的是,这些战役基本都是在东边打的,不存在“征西”。

    薛仁贵崛起于李世民东征高句丽的时候,当时薛仁贵一身白袍穿梭于敌军阵中相当英勇,被李世民欣赏,破格提拔,从此青云直上。他也确实有军事才能,曾多次随程名振、梁建方、契苾何力等攻打高句丽,并且参与了李勣灭高句丽的战役。此外,他还和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这些毫无疑问,都在东边。


    薛仁贵最著名的战役就是“三箭定天山”。当时,薛仁贵作为郑仁泰的副将前往天山攻打九姓铁勒。此战中,薛仁贵表现英勇,面对铁勒先头部队,连发三箭,射杀三个铁勒勇士,其余勇士看到薛仁贵神勇,纷纷下马投降。薛仁贵乘势大败敌军,并长途追击,擒获三名护叶(铁勒头领)。说到天山,我们习惯性认为是新疆天山。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唐朝所说的天山,是现在内蒙古的杭爱山,只能算是北面,甚至有一点靠东。这肯定也算不上什么“征西”吧。

    真正能算“征西”的,只有一场败仗,大非川战役。此战不同以往,薛仁贵是主帅,所以最后他承担了兵败的主要责任。当时,唐朝最大的敌人是西面的吐蕃,吐蕃利用唐朝东征高句丽的契机,强势崛起,在青藏高原上吞并了由唐朝扶植的吐谷浑王国,并于咸亨元年四月出兵攻占了唐朝在西域的十八个州,占据军事要塞安西四镇。迫使高宗李治不得不撤销四镇,并以薛仁贵为主帅,郭待封等人为副帅,出兵十余万西进青海湖,准备讨伐吐蕃,协助吐谷浑复国。


    但是,当西征军进入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时,按照薛仁贵原来的战略部署,是让郭待封率两万人在大非岭上筑营固守,保护大军的辎重和粮草,然后由他本人亲率主力进击乌海(今苦海)方向的吐蕃军队。没想到郭待封自恃名将之后(其父为贞观时期名将郭孝恪),不听从平民出身的薛仁贵的命令,竟然放弃大非岭,擅自带领辎重部队继续前进,结果遭遇吐蕃二十万大军的伏击,辎重和军粮丧失殆尽。薛仁贵退守大非川,结果吐蕃四十万大军合围,唐军死战突围不成,几乎全军覆没。薛仁贵、郭待封等人被迫与吐蕃议和,才保住性命。高宗念他们以往的功劳,赦免死罪,贬为庶民。薛仁贵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大非川之战,更严重的后果是打破了唐军天下不败的神话,唐朝对外战争自此由盛转衰,此后连战连败,直到玄宗时才恢复往日荣光。而当年李世民在位时李靖、侯君集等在青藏高原长途跋涉几千里追灭吐谷浑、设立安西四镇时的辛苦成果荡然无存。从此,唐朝一直在西域被吐蕃压制。

    薛仁贵只有这一次“西征”就落得如此下场。直到晚年才被重新起用,在代州(今属山西代县)防范后突厥入侵,虽依靠当年威名震慑住敌军,并成功打了几次胜仗。但身体已经不行了,几个月后死在任上。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数据均来自网络,若有文章、图片版权异议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管理员3345583974@qq.com立即处理